(听力健康 · 科普)帮助听障儿童的10个小技巧
2019-03-29
技巧1:每日检查
听障儿童尚不具备自己发现助听器故障的能力。
因此,为确保听障儿童在使用助听器期间能够听到声音,家长在给听障儿童佩戴助听器前及取下助听器后,都需要检查助听器是否工作正常;
针对在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期间的听障儿童,语训老师也可在午过后,帮助听障儿童检查助听器的工作状态。
检查听障儿童的FM接收装置是否工作正常是语训老师的工作职责。
为不引起听障儿童的紧张感,语训老师可采用提问、互动等方式对听障儿童的FM接收装置进行逐一检查。
如此检查方法既能有效的排查FM接收装置的工作情况,也不会引起听障儿童的不适感。
评估是干预的基础,同时也是获知听障儿童听觉发育状况的重要过程。
聋儿家长及听力学工作者应定期评估听障儿童的言语识别能力,在听障儿童的不同语言发展阶段,实时跟踪其听觉及言语发育情况,根据言语识别能力的评估结果,随时了解听障儿童的助听器使用效果及言语发展能力,从而帮助听障儿童获得最大限度的有效声刺激。
除定期的言语识别能力评估外,聋儿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听障儿童的日常表现,记录听障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聆听困难。
例如,可记录的日常表现包括:听障儿童在哪些环境中听得好、在哪些环境中听得不好?总是听错的音有哪些?哪些情况下容易听错?......
把日常生活中与听力相关的细节都记录下来,这些细节将有助于助听器验配师了解听障儿童的听力变化,从而做出更精准的调试。
随着听障儿童的不断成长,他们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听力损失情况。
当听障儿童逐渐成长到7-8岁时,家长可尝试向他们解释听力图的意义、助听器的保养方法、听力学知识等。
这种解释工作有助于听障儿童了解自己的听力损失情况,同时也是锻炼他们思考和提问的好机会。
即使听力正常者也会有听不清、听不懂他人讲话的时候。
因此,即使存在听力损失,家长也不应该让孩子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
当他们无法听清楚交谈者的话语时,可教导孩子采用礼貌的方式要求谈话者重复一遍或做进一步解释。
回归主流社会是帮助听障儿童训练沟通交流能力的重要方法,家长及听力学工作者应帮助听障儿童主动融入集体环境。
比如,同一学区内的学校可以每月组织一次听障儿童的聚餐;年长的听障儿童可以跟年幼的听障儿童交流互动、分享各自的学习和生活;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听障儿童可定期举行兴趣探讨等。
听力技术不断更新、进步,以帮助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在早期获得有效干预。
对家长及听力学工作者而言,我们应该思考:新技术会不会给孩子带来更好的效果? 新款助听器有没有比老款助听器提供更多的性能?是不是该对孩子的助听产品进行更新?
关注新技术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助听设备的发展,从而根据听障儿童的听力变化做出适合的选择。
聋儿家长及听力学工作者在听障儿童的听觉及言语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聋儿家长方面,父母应该关注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听力变化,及时发现听障儿童的听力困难并将其告知听力师;在听力学工作者方面,助听器验配师及语言康复师应该配合聋儿家长提供的有效信息采取正确的评估方法和干预措施。
听力学工作者主要包括医生、验配师和语训老师。
在每次评估前,语训老师需要告诉验配师听障儿童的具体表现;在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后,助听器验配师需进一步了解孩子的语言发育水平,从而对孩子的言语感知能力做出有效评估;在评估结束后,验配师需要将评估结果告知语训老师,从而帮助语训老师在言语治疗过程中做出针对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