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到后悔才知道!宝宝吐字不清是因为这个原因!
2021-09-13
别到后悔才知道!宝宝吐字不清是因为这个原因!
领居家的孩子涵涵特别可爱,今年3岁的她俨然成了小区的明星宝宝,谁见了都想逗逗她。她不只脸蛋圆圆的招人喜欢,说话时的吐字不清更是增加了几分可爱和纯真。
当然,也有人建议涵涵的妈妈带孩子到医院做个检查,因为一般3岁孩子的发音已经比较成熟了,很少会出现说不清好几个音节的情况。果然,检查结果显示孩子的器官和大脑都很健康,就是单纯地出现了发音问题。
可是,妈妈比较传统,觉得发音问题只是暂时现象,等孩子进入幼儿园和同龄人的交流多了,吐字不清自然就能解决了。但是,这种想法是正确的吗?
虽然吐字不清会出现在很多孩子身上,可3岁这个年龄比较特殊,正是婴幼儿语言发育的高峰期,孩子的构音器官和语言中枢的发育速度飞快,也许说不清一两个比较难的音节很正常,但像涵涵这样几乎一半的音节都有发音错误就要引起家长重视了。
吐字不清的本质是什么?
在医学领域,吐字不清一般是指构音障碍。所谓构音障碍,是指由于神经病变、构音器官异常或后天语言环境、教育的缺失导致的发音不准问题。在普通人眼中,构音障碍也被叫做大舌头。
可事实上,在构音障碍的分类中,功能性构音障碍才能算是真正的大舌头。像是涵涵这种问题,就属于功能性构音障碍。大多数功能性构音障碍形成于2-4岁这个语言发育的重要时期,通过语言矫正是可以完全解决的。
然而,有很多像涵涵妈这样的家长并不把吐字不清当回事,很可能导致发音问题跟随孩子的一生,让宝宝一辈子都被烙印上“大舌头”的称号,影响了他们本该幸福的生活。
虽然婴幼儿的语言发育是分阶段的,不同音节的出现和完全掌握也将在不同年龄段完成,可要是年龄较大的孩子依然说不清在低龄阶段就该掌握的音节,而且这种问题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那么就基本可以断定为构音障碍了。
吐字不清可能和这个细节有关
在聊天时,涵涵妈妈说由于自己三十六岁时才怀上孩子,所以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女儿格外疼爱。在孩子六个多月时,她开始给涵涵添加辅食。
为了让孩子好消化,所以把食物做得特别精细,无论是什么食材都用料理机打成汁液或泥状,这种做法一直持续到了孩子将近2岁。到后来,妈妈发现给孩子喂较大较硬的食物时,她直接就吐出来。
喂养过于精细化,孩子吃的食物太过软烂,他们不费力去咀嚼也能将食物咽下去,这好像是有利于保护宝宝消化能力的做法。可是,孩子的肠胃功能并没有大人想象得那么脆弱,他们口腔器官也要通过咀嚼食物得到锻炼。
我们刚才说了,吐字不清是构音障碍的表现,而构音器官其实就是指和发音有关的器官和部位,像是唇、齿、喉、舌和腭。孩子吃东西不费力,根本用不上牙齿、舌头等口腔器官的协调配合,整个口腔器官的力量和灵活性也会受到影响。
如何预防吐字不清,平安度过语言关键期?
吐字不清问题肯定是可以预防的,但需要爸爸妈妈采取科学的手段才能做到。1-3岁是儿童语言发育的黄金时期,和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就成为决定他们语言习得水平高低的关键人物。
1.循序渐进地让辅食变硬
孩子七八个月大的时候,主要依靠舌头来碾碎食物,父母给孩子提供的辅食可以从糊状食物逐渐过渡到煮得比较熟的粥和面。等到宝宝的牙齿逐渐长出来后,再变成包子、馄饨和质地更硬的小肉块等。
2.多聊天,多互动
即使孩子还不会说话,爸爸妈妈也要每天不停地和孩子说话。虽然他们表达不出来,可宝宝能从家长的表情、肢体动作中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和鼓励,这对他们的语言发育也大有益处。
3.内容比发音习惯更重要
孩子在学习说话时,一定会有一段发音不准的经历。在这个时期里,家长不能频繁打断孩子的表达并指出他们的发音问题,而是要把关注点放到宝宝所说的内容上,时时给予鼓励才能激励孩子说得更多更好。
总的来说,吐字不清是可以预防的,也是可以通过语言矫正完全康复的,重点在于爸爸妈妈的育儿策略正确与否。虽然每个孩子的语言发育都有不同之处,可整体上的发育规律是不会变的。
所以,我们需要在了解儿童语言发育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自家孩子的发育特点调整育儿方式,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长达3年的语言发育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