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家长请留意!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解读来了

2019-10-24

2019年9月25-26日,2019年中国听力语言论坛暨首届沟通障碍康复技术博览会在济南圆满举办。5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近30余家企业参展,会议现场精彩纷呈,亮点不断!

9月25日上午,中语康全国工作处处长周丽君代龙墨主任解读了2018年国务院出台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听障儿童都可以获得哪些救助保障。


▲周丽君处长


首先回顾了我国对于残疾儿童救助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项目式救助(2004-2015年),第二阶段是保障性救助,我们目前就处于这一阶段。

第一阶段项目的实施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2004年到2018年底,近10万名7岁以下儿童得到政府提供的免费助听器及康复训练救助;2009年到2018年底,3万多名听障儿童得到政府提供的免费植入人工耳蜗及康复训练救助;2012年到2018年底,有7万多名7岁以上儿童和成年听力残疾人得到政府提供的免费助听器救助。



▲国家听力残疾儿童救助项目


近几年政府不断加大听力残疾儿童救助力度,“十二五”期间国家财政投入已达到194300万元,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获得了救助。随着救助工作体系和康复服务体系的建立,受助人康复成效显著。

但由于中央财政经费预算有限,与实际需求相比受助人数还较少,且受一定条件所限,比如优先考虑贫困家庭、筛选听障外发育正常的儿童等。

“十三五”期间,我国开展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2016-2020),明确了基本康复的服务内容及要求,旨在让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覆盖到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的80%。



▲听力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2019)


随着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的出台,补齐了残疾儿童康复这一民生领域的短板,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并简化了救助申请流程。

残疾儿童救助逐渐进入保障性救助阶段,以保障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努力实现残疾儿童“人人有康复服务”为指导思想。

救助对象为符合条件的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


包括三类群体: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和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儿童

◆残疾孤儿、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的残疾儿童

◆其他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

(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度扩大救助对象范围)

工作流程如下:

◆申请:儿童户籍所在地(居住证发放地)县级残联提出申请

◆审核:由县级残联“一门受理”(将申请人信息与民政、扶贫部门的信息进行比对,利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等审核确定救助对象身份,减少申请跑腿环节)

◆救助:有残疾儿童监护人自主选择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定点康复机构由残联会同卫生健康、教育、民政等部门按照公开择优原则选择确定)

◆结算:由县级财政与定点康复机构直接结算(无须救助对象垫付康复资金,减轻残疾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


经县级残联组织审核同意在非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发生的费用,由县级残联组织协商同级财政部门明确结算办法。


目前31省(100%)、319个地市(71.5%)级政府已出台救助制度,2312个县(79%)将救助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2707个县(92.8%)确定了定点服务机构,2917个县(99.7%)有专人经办救助申请服务。


对于听力残疾儿童的救助标准,30省(96.8%)实施全覆盖救助,对家庭经济条件无要求。11省(35.5%)将救助年龄提高到6岁以上、17岁以内不同年龄段。9省(29%)的耳蜗手术费、18省(58%)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费补贴标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政策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广泛的宣传。希望通过我们的宣传,让更多的残疾儿童家庭了解政府救助政策内容和流程,帮助有需求的儿童及早受益。